書有兩冊。
張開基認為佛教立基在「因果」、「業報輪迴」,但是「因果」渺茫難知,「業報輪迴」經自己長期研究,極有可能是人為機制,而不是自然律,因此他在此書批判佛教,說明佛教哪裡違背自然生態原則,哪裡難以自圓其說。
作者在上冊論證「因果報應」與「業報輪迴」的起源、形成,以及後人對此有意無意的利用過程。他力主:輪迴原來是偶發現象,可是後來被獨佔大批社會資源的婆羅門發覺、研究、反覆實踐,逐漸形成一套機制,同時婆羅門為了鞏固既得利益,挽救當時崩壞的社會秩序,消除賤民的反抗,於是以「業報輪迴」、「因果報應」的說法,逐步取代古印度人的「五火二道」(「二道」指祖靈道與天神道,認為萬物由五種元素構成,人死後按生前的祭祀虔誠與否,有不同的歸宿。),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不但沿用婆羅門教的看法,為了宣教方便,竟將原先的「三道輪迴」變成「六道輪迴」。
作者用三種方法證明佛教「六道輪迴」之說是虛構的產物。一是大量閱讀《印度思想史》、《印度文化史》、《印度神話》等相關著作,援引相關資料,論證印度的婆羅門向來有為了維護自身利益,不惜編造、篡改神話、宗教教義、律法等等的惡劣習性。一是作者多次親赴印度,實地訪問,確認不同種姓的印度人對「輪迴」、「因果」、「佛教」等的看法。另一種方法則是利用歸納法證明「因果報應說」的錯誤,以達爾文的天演論與自己投入靈學研究所得,批判佛教種種的謬誤之處。
我認為:本書作者很大膽,竟敢在佛教信徒眾多的台灣,對佛教眾多人事物提出近乎全面的質疑與批判,並對我與其他人所知的「因果業報」、「輪廻轉世」、「六道輪迴」等教義,進行深入的考究,並提出新的觀點,試圖解釋「因果業報」、「輪廻轉世」、「六道輪迴」的成因,以及佛教的歷史演變。不過,這本書仍有一些問題,至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就是:
作者據以批判佛教的理論--達爾文的天演論,其實與達爾文的學說原義有所出入,比較像是法國科學家拉馬克進化論(將每個物種視為有意識、有意向的生命體,「主動演化」而不是「隨機演化」。)、英國社會學者斯賓塞提倡的社會進化論這兩者的混合;若直接拿來套用在人世間的各種現象,論者會過於低估人類社會的運作法則與達爾文天演論的差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