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實踐不需要經過思考嗎?
為了突顯中國思想的特色,居然有學者(唉!沒及時記下是誰說的)認為:西洋人對於道德是思辨的,中國人對於道德是實踐取向。這種說法實在站不住腳!難道古希臘人討論「愛」與「正義」之類的道德議題純粹打發時間?不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?難道人的道德實踐不需要經過理性思考?
這位仁兄過於低估人的道德認知對自身言行的影響,似乎不知道,一個人假如沒有思考從別人那裡得來的道德準則,那麼他的實踐將是一種盲目的行為。古希臘人正是透過「解釋」與「辯論」去省思自己既定的道德認知,並且在討論或辯駁的過程,與他人溝通,試圖與對方建立共識。
反觀,古中國人習慣被動地接受「古聖先賢」及「親族長輩」流傳下來的道德,而且時常不假思索去實踐,即使傷害了別人或搞砸一些事情,不但無感,甚至自認問心無愧,難道這種態度與行為比古希臘人成熟?這種將思辨與實踐割裂開來的說法,不是在歪曲現實、袒護中國思想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